華龍網3月17日21時10分訊(記者肖子琦)“逐夢他鄉重慶人”全媒體大型人物故事尋訪活動開展以來,采訪組記者們走遍了各地去記錄老鄉的夢想。在這些行程中,采訪組又發生了些什么故事?有了哪些感觸?今(17)日,“逐夢他鄉重慶人”采播團隊高校分享會正式啟動,采播團隊走進了第一站重慶新聞學院,和200位新聞專業的學生們分享了采訪途中的故事與經驗。
01談理論講技巧聊故事 嘉賓走進高校分享采訪點滴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永才、重慶廣電集團副總裁丁道誼、重慶晨報記者黃燁作為嘉賓,分別從采訪過程、采編經驗、人物故事等方面向同學們作了分享。
在談到“逐夢他鄉重慶人”活動策劃時,丁道誼表示,山東電視臺以前開辦過《天南海北山東人》的節目,雖然節目類型有點類似,但像“逐夢他鄉重慶人”這樣大規模、長時間的活動應是全國首次,“歷時兩年,每天報道一人,時間跨度大、空間覆蓋廣。”
同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永才也跟同學們聊起了自己作為先遣組成員在美國、加拿大時的所見所聞。晨報記者黃燁則講述了幾個澳大利亞的采訪對象的故事,還分享了一些采訪人物的經驗。
嘉賓的講述結束后,分享會進入互動環節。除了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永才、重慶廣電集團副總裁丁道誼,市委外宣辦對外新聞處處長徐建明、華龍網集團總編輯助理張一葉、重慶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副總監湯健萍、重慶日報記者陳維燈、重慶晨報記者黃燁也作為互動環節的嘉賓回答了同學們的積極提問。
作為全媒體新聞工作者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張一葉說,媒體融合時代的新聞報道是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表現形式的綜合體現,她舉例,就華龍網而言,作為十媒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門戶網站,記者更需要掌握文字、圖片、視頻,甚至出鏡報道等復合采編技能。張一葉說,因為全媒體新聞工作者提供的新聞素材必須符合不同傳播渠道的制作標準,以便于多平臺傳播。
“逐夢他鄉重慶人對外地人又有什么現實意義?”陳維燈告訴同學們,“雖然我們探尋的是從什么地方來、走向哪里,但看了這些報道,重慶人積極向上、堅忍不拔的精神,無論對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有借鑒的作用。”
分享會結束后,重慶師范大學宣傳部部長、重慶新聞學院副院長陳洪表示,這次采播團隊進高校的活動拉近了學生和“逐夢他鄉重慶人”欄目的距離,“在現場聽分享和只看節目是有著不同效果的,會對學生的心靈和思想都產生很大觸動。”陳洪說,分享會讓同學們置身于采訪過程中,加強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解,讓他們得到正能量的引領,“是書本中絕對得不到的知識。”
02采訪組分赴全國33個省區市和8個國家 已記錄354個感人故事
據了解,“逐夢他鄉重慶人”自去年2月正式啟動以來,國內采訪實現全覆蓋,組織市屬主流媒體13輪32批次、記者195人次分赴全國33個省區市和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等8個國家采訪了354位逐夢他鄉的重慶人。
2015年6月18日,“逐夢他鄉重慶人”全媒體同步刊播,截至今天,共刊播184位逐夢人物故事,覆蓋文化、教育、經濟、藝術、科技、餐飲等各行各業。刊播采訪花絮、記者隨筆、手記146篇。報道極大地增強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和共鳴:國內重點網站轉載10200條次,新聞跟帖48000余條。在微博中形成了#逐夢他鄉重慶人#話題,參與討論人數超150萬人次,點擊量超1.12億人次,“感動”“振奮”“威武”等成為網民使用頻率最高的熱詞。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對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同時,主辦方還開展了“人氣榜總榜”“人氣周榜”投票及“最具人氣報道”評選,截止今日,共開展22期投票,總榜前三名得票已達318383票,周榜最高得票超過5萬票。
記者了解到,今年將向8個方向派出采訪組,包括日本——韓國、西班牙——意大利、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印尼——斯里蘭卡、南非——盧旺達以及港澳,目前香港、澳門采訪已接近尾聲;其中還要穿插對全球孔子學院重慶人的采訪。此外,還將籌備舉辦逐夢他鄉重慶人回鄉行或頒獎盛典,并繼續推動逐夢系列叢書出版發行,今年將有兩本書出版發行。
 |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永才發言。記者 李裕錕 攝 |
 |
現場領導、嘉賓與學生開展互動。記者 李裕錕 |
 |
重慶廣電集團副總裁丁道誼發言。記者 李裕錕 攝 |
 |
華龍網集團總編輯助理張一葉發言。記者 李裕錕 攝 |
 |
重慶新聞學院分享會現場。記者 李裕錕 攝 |
 |
學生積極提問。記者 李裕錕 攝 |
 |
重慶晨報記者黃曄講述“逐夢”采訪見聞與心得。記者 李裕錕 攝 |
 |
活動受到教職工、學生的歡迎,他們將心中的感想寫進明信片 |
相關鏈接: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