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晚,文學院邀請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吳福祥教授為“精是講堂”第53期開講,報告題目為“動詞重疊與動詞小稱”。講座在匯賢樓113報告廳舉行,文學院雷冬平教授主持,文學院部分師生代表參加講座。
吳福祥從以往對動詞重疊所表達的語法范疇的兩種不同看法引入講座主題。一種看法認為,漢語動詞重疊是體范疇的表達手段,另一種看法主張,漢語動詞重疊是量范疇的表達手段。吳福祥則傾向于將漢語動詞重疊視為動量范疇的表達手段。他從語言學視角證明了漢語的動詞重疊本質上是一種動詞小稱范疇的表達手段。
通過對動詞小稱范疇的闡釋,吳福祥認為,動詞小稱所表達的事件之“小”總是相對于一個默認或預期的值而言的,而這種默認值或預期值往往是由動詞詞基表達的。他指出,動詞小稱的量域意義除了時長和強度外,還應包括頻度和物量兩個維度。此外,通過對漢語動詞重疊語義的探究,吳福祥認為,漢語動詞重疊表義功能具有主觀性、模糊性、累積性三個特點。最后,吳福祥討論了漢語動詞重疊是動詞小稱范疇的主要釋示,主張漢語動詞重疊并非體范疇的表達手段,而是動詞小稱范疇的表達形式。

互動環節,吳福祥回答了與會師生代表的問題。他鼓勵大家多探索,在更多的書籍文獻中尋找論據,支撐自己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