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由我校文學院承辦的重慶師范大學70周年校慶系列學術講座暨“精是講堂”第61期在匯賢樓113報告廳舉行。講座邀請中國作協會員、中國科普作協理事馬傳思作題為“當科幻之光照亮歷史塵埃”的學術報告。
馬傳思從“科幻”二字著手,全面講解了科幻文學的定義,并由此提出了對科幻文學的四大基本認識,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科幻文學與傳統文學的不同特點。基于“科幻文學是一種典型無國界文學”的認識,他推斷歷史科幻將越來越具有影響力,而后以潘海天《偃師傳說》、羅杰?澤拉茲尼《光明王》、《天意》等作品為例漫談科幻創作,并簡單介紹了歷史科幻的發展現狀。
講座中,馬傳思還分享了自己在創作中所面臨的困惑:歷史科幻如何向縱深發展。他認為應該將歷史現場的真實性與歷史進程的展開相結合,對歷史規律進行思考,尋找歷史與當下和未來的連接,以此回應時代的精神焦慮。他總結了科幻文學創作中的常見問題,進一步指出科幻作品創作的三維目標:新奇性、認知有效性、故事性。講座中,馬傳思播放了由本人創作劇本并制作的動畫短片作品《煙火》。
最后,馬傳思對當代青少年怎么讀科幻、怎么讀好科幻、如何分級閱讀科幻等問題提出建議,呼吁語文教師正視科幻閱讀與教育在激發少年兒童感知科學想象力的無窮價值,倡議學校利用科幻平臺跨學科培養學生對現實的觀照能力和對未來的思考能力。
馬傳思還與在場師生親切互動,耐心地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